移至主內容
哪一天是基督徒的安息日?
羅德里克•C•梅雷迪思(1930-2017)
這是一個絕對重要的課題,其重要性甚至遠超過大多數人開始意識到的程度。 這關係到您是否真的認識真上帝——造物主。事實上,這會直接影響您在他即將來臨的國度中繼承永生。

哪一天是基督徒的安息日?

驚天動地的事件很快就會顛覆這個世界的正常規律。在不久的將來,您周圍的一切都會改變。人類現在已經到了可以多次摧毀這個星球的時代。歷史顯示,先進的毀滅性武器一經發明,總會被交戰國使用。

耶穌說,在這個世代結束時,只有上帝的直接介入,才能阻止人類毀滅地球上所有的人類生命。他說:「若不減少那些日子,凡血肉之軀的,就沒有一個能得救;可是為了選民,那些日子將減少」(〈馬太福音〉24:22)。

當我們在魔鬼撒旦的影響下,迅速接近這個人類統治時代的終結時,我們必須考慮自己是否真的服從那位賜予我們生命和氣息的上帝,這是非常重要的,因為《聖經》中的耶穌基督一再教導我們,「空洞的信心」是的。耶穌在登山寶訓的結語中說:「不是每一個稱呼我『主啊,主啊』的人都能進天國;惟有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」(〈馬太福音〉7:21)。

關於這一點,他問,「你們為甚麼稱呼我『主啊,主啊』,卻不照我的話做呢?」(〈路加福音〉6:46)。在與法利賽人的激烈討論中,耶穌引用以賽亞的預言說,「以賽亞指著你們假冒為善的人所預言的說得好。如經上所記:『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,他們的心卻遠離我。他們把人的規條當作教義教導人;他們拜我也是枉然』」(〈馬可福音〉7:6-7)。想想吧。耶穌清楚指出,人可以敬拜上帝,但是如果按照人的教導來敬拜上帝,則是徒勞。然後耶穌對他們說,「你們誠然是廢棄上帝的誡命,為要守自己的傳統」(第9節)。

很明顯,根據耶穌基督的說法,當人的傳統上帝的誡命相衝突時,我們就會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。

您可知道,您是否願意將上帝定為聖的安息日守為聖日,會直接影響到您是否能在上帝的國度中獲得永生?您知道在上帝的眼中,要守真正的安息日是——而且一直是——一道特別「考驗」的誡命嗎?

《聖經》中的安息日是哪一天?

耶穌基督教導我們,「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,乃是靠上帝口裏所出的一切話」(〈路加福音〉4:4){此段經文引自《新標點和合本》,香港聖經公會。}耶穌也清楚指出,《聖經》並沒有自相矛盾。他表明聖經的教導是一致的,因為耶穌說過「經上的話是不能廢的」(〈約翰福音〉10:35)。

使徒保羅進一步闡述了這個主題,他說,「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,於教訓、督責、使人歸正、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,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,預備行各樣的善事」(〈提摩太後書〉3:16-17)。

如果您願意相信這些受默示的聲明,那麼您將不難理解這個重要的議題。因為《聖經》從〈創世記〉到〈示錄〉,都教導我們關於上帝真正的安息日。事實上,這是整本《聖經》中最清楚、最容易明白的課題之一——如果您誠實地去看事實,不擔心「別人怎麼想」的話。請記住,在耶穌的時代,許多宗教領袖都知道他是基督,但卻不肯承認他,原因就在於:「他們愛人給的尊榮過於愛上帝給的尊榮」(〈約翰福音〉12:43)。

是否有信心和勇氣,去做上帝明確命令的事情——不管別人怎麼想?

我們需要找到有關全能上帝真正的安息日的明確、十足證據。假設您身在一個與世隔絕的荒島上,開始尋找真正的安息日,而《聖經》和日曆就是您在海難之後唯一保存下來的文字資料。如果您以完全開放、客觀的心態開始搜索,甚至可能已經忘記了您以前所守的日子,那麼在這樣客觀的研究之後,您必須哪一天呢?

您會說「星期天」?

不可能。

為什麼?因為《聖經》從未吩咐任何人將星期日作為每週的崇拜日。相反,《聖經》指示我們在那一天工作。事實上,從〈創世紀〉到〈示錄〉,《聖經》中的許多經文清楚表明,在〈舊約〉和〈新約〉時代,上帝所有忠心的僕人所守的不是第一日——星期天,而是第七日安息日(從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)。在即將到來的一千年基督統治期間,世上的基督徒將繼續守同樣的第七日安息日(參照〈示錄〉20:4-6)。

請注意〈馬可福音〉2:23-28耶穌基督的教誨。安息日,耶穌允許他的門徒在穿過麥田時摘下麥穗來吃。他在這一點上受到了法利賽人的質疑,法利賽人在安息日加上了60多項律法上的「可做和不可做的事」,這些都是他們自己制定的。但是耶穌說,「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,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。所以,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」(第27-28節)。

基督並沒有說安息日是為猶太人設立的,而是為「人」而設。他說安息日(而非星期日)是他「作主」的日子。耶穌沒有絲毫暗示要廢除安息日的誡命。相反,他在這裡和接下來的經文中,都顯示了如何以更有意義的方式來安息日。耶穌再一次說,早在猶太人存在之前,安息日就已經是「為人而設」——是人要的。

在這一點上,讓我們來看看上帝創造人類,以及隨後賜給人類安息日的默示記載。在〈創世記〉1:1中,我們讀到:「起初,上帝創造天地」。這個原始的創造可能發生在數十億年前。下一節經文顯示地球陷入了混亂和荒廢的狀態。接下來的經文描述上帝如何在大約6,000年前,重塑了我們的地球,並創造了目前居住在地球上的動、植物生命形式的始祖。現在請注意第26節:「上帝說:『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,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,使他們管理海裏的魚、天空的鳥、地上的牲畜和全地,以及地上爬的一切爬行動物』」。因此,人類是按照上帝的「形象」創造的。我們被賦予了對所有其餘創造物的「支配權」或統治權。但是人類如何與造物主保持聯繫?我們要如何提醒自己,真正的上帝其實是萬物的創造者

〈創世記〉2:2-3開始提供答案:「到第七日,上帝已經完成了造物之工,就在第七日安息了,歇了他所做一切的工。上帝賜福給第七日,將它分別為聖,因為在這日,上帝安息了,歇了他所做一切創造的工」。

請注意,上帝在一週的第七日安息,「結束」或完成他的創造工作。「安息日」一詞來自英文音譯“shabath”的希伯來語,字面上的意思是「休息」或「停止」。上帝創造了安息日,他在這一天休息,停止創造物質。他為這天——而不是其他日子——「賜福」並「將它分別為聖」,也就是將這一天分開用於神聖的用途。藉著祝福第七日安息日並使其成聖,上帝以一種非常特殊的方式,這一天顯示了他的存在,因為在一週的所有日子中,只有這一天以獨特的方式,直陳他是真正的上帝,是創了並正在統治整個宇宙的那一位。

〈新約〉中的星期日

「星期日」一詞甚至沒有出現在直譯的《聖經》中。我們確實在〈新約〉中可以找到「七日的第一日」這個詞組,但這詞組只出現了八次。其中五次提述講及抹大拉的瑪利亞和其他人,在基督復活來到墳墓(〈馬太福音〉28:1;〈馬可福音〉16:1-2;〈馬可福音〉16:9;〈路加福音〉24:1;〈約翰福音〉20:1)。

正如我們在這本小冊子的其他地方所證明的,耶穌是在星期六晚上而不是星期日早上復活的。因此,那些提述與紀念基督復活的日子毫無關係

在〈約翰福音〉20:19中,我們讀到在「那日(就是七日的第一日)晚上,門徒因怕猶太人,所在的地方門都關了。耶穌來,站在當中,對他們說:『願你們平安!』」這並不是慶祝復活的敬拜聚會;經文告訴我們,直到他們看見他,相信基督已經復活(〈馬可福音〉16:14;〈路加福音〉24:27-41)。

〈使徒行傳〉記載了早期教會的教義和實踐的發展,但僅止一次在〈使徒行傳〉20:7-12中,提到了一週的第一天。「七日的第一日,我們聚會擘餅[即吃飯]的時候,保羅因次日要起行,就為他們講道,直講到半夜」(第7節)。這是定期的崇拜嗎?不是,這是一個特別的、一次性的告別聚會和餐會。請記住,希伯來曆法是從日落到日落計算日子的。在「第一日」舉行的聚餐,持續到午夜過後到早上,應該是在星期六晚上開始的。然後,在當天早上(即星期日)日出時,保羅開始了20里的艱苦徒步(第11-14節)——如果保羅將星期日(或「第一日」)視為安息日,這就出乎人的意料了。

在〈哥林多前書〉16:2,使徒保羅要求:「每逢七日的第一日,每人要照自己的收入抽出若干,保留起來,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」。這根本不是對星期日崇拜的認可。請注意,當保羅來到哥林多時,這種做法就要停止。又請注意,這些經文並沒有提到聚集在一起,進行每週的崇拜來募集。這不是募捐金錢,而是募捐食物來幫助耶路撒冷遭受乾旱和飢荒的窮人(參照〈羅馬書〉15:25-28)。在保羅來之前,每個人都被要求「儲存」他們的捐獻——肯定是在他們的家中。保羅知道募捐的食物會很龐大,需要幾個人才能運到耶路撒冷(〈哥林多前書〉16:4)——如果是籌集資金,那麼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。

還有一節經文,被某些人用來為稱星期日為「主日」辯護,那就是〈示錄〉1:10。在這裡,使徒約翰說:「有一主日我被聖靈感動,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」。但這並不是指在一週的第一天,或一週中的任何一天進行崇拜。〈示錄〉是末世事件的「預言」(第3節)。很明顯,「主日」與「主的日子」是同義詞,是指未來的一個時刻,在《聖經》預言中提到過30多次,屆時上帝會以超自然的方式介入人類事務,對各國施行懲罰,並最終派遣耶穌基督重返地球,為世界帶來和平。約翰的意思是他在異象中被上帝的靈帶到那個時候

即使這是在談論一週中的某一天,那會是哪一天呢?記得耶穌說:「所以,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」(〈馬可福音〉2:28)。此外,道成肉身前的基督稱安息日為「我的聖日……耶和華的聖日」(〈以賽亞書〉58:13)。在第四誡命中,他說:「第七日是向耶和華——你的上帝當守的安息日」(〈出埃及記〉20:10)。顯然,第七日的安息日不是我們的日子。毫無疑問,這是耶和華的日子。因此,每週守星期日是完全沒有《聖經》依據的。

考驗的誡命

所有研讀《聖經》的人都知道,始祖亞伯拉罕是猶大的曾祖父,而「猶太人」就是從他而來的。可有守上帝真正的安息日呢?絕對有,因為上帝說:「亞伯拉罕聽從我的話,遵守我的吩咐、誡令、律例和教導」(〈創世記〉26:5)。

後世的以色列人從這些經文中清楚了解到,亞伯拉罕守了第七日的安息日——上帝在創造人類時「分別為聖」的安息日。在〈新約〉中,使徒保羅告訴我們亞伯拉罕是信之人的「父」(〈羅馬書〉4:11,16)。

許多人會爭辯說,十誡(包括第四誡守安息為聖),只是摩西時代上帝在西奈山與以色列人所立「舊約」的一部分。這些人認為,由於舊約在基督死後就終止了,所以十誡(包括安息日的規定)也隨之終止。

但在人類歷史之初,上帝就訂定第七日安息日為「聖時」。大約兩千年後,信之人的父亞伯拉罕為我們樹立了忠信的榜樣,他遵守上帝的誡命和律例,顯然包括守安息日。請記住,這仍是在與以色列訂立舊約之前很久的事。

數百年後,我們在〈出埃及記〉中看到亞伯拉罕的後代,由摩西帶領擺脫了埃及的奴役。在西奈山提出舊約的幾個星期,上帝想提醒他的子民真正的安息日,這是他在創世時賜予人類的。為了防止以色列人忘記或混淆安息日——這是有可能的,因為以色列人已經在埃及為奴了好幾代——上帝給了他的子民一系列的跡象,讓他們清楚地知道他定哪一天為聖日。

現在看看〈出埃及記〉16:1-30的記載。以色列民抱怨上帝,因為他們想要更多的食物。所以上帝說:「我就……考驗他們是否遵行我的指示」(第4節)。這是很有趣的——更能證明上帝的律法在西奈山賜下舊約之前確實已經生效

上帝解釋他要行以下的神蹟:除了星期六以外,每一天早上,都會有一種從天上降下來的特別食物,稱為「嗎哪」,像露水一樣灑滿地面。人要在每天早上把它收集起來,並在當天吃掉。他們不能讓它過夜,因為那會使它生蟲發臭。

但星期六的地上不會有嗎哪。那麼,他們在那一天要吃什麼呢?上帝的答案是:神蹟的第二階段。每個星期五,上帝會給他們雙份嗎哪——一份當天吃,另一份留一晚,星期六吃(第22-23節)。這需要神蹟的第三階段:上帝會允許在星期五收集的嗎哪一夜不變,以便星期六可以吃到。從星期五到星期六是他們每週唯一允許保留食物過夜的時間,因為上帝要讓他們知道,星期五是安息日的預備日

因此,上帝的安排是讓他們不必在星期六做拾取嗎哪的工作,讓他們可以在安息日休息,但當天仍有東西吃。「他們就照摩西的吩咐把剩下的留到早晨,這些食物既不發臭,裏頭也沒有生蟲。摩西說:『你們今天就吃這些吧!因為今天是向耶和華守的安息日,你們在野外必找不著食物了』」(第24-25節)。

請記住,這是一個考驗——看他們是否會守上帝的律法。那麼人做了什麼呢?

就像人類經常做的一樣,他們把上帝當回事。有些以色列人甚至在安息日也出去找嗎哪。「耶和華對摩西說:『你們[百姓]不肯守我的誡命和律法,要到幾時呢?你們看!耶和華既將安息日賜給你們,所以第六天他賜給你們兩天的食物,第七天各人要住在自己的地方,不許甚麼人出去。』於是百姓第七天安息了」(第28-30節){此段經文引自《新標點和合本》,香港聖經公會。}

在以色列人來到西奈山之前的幾個星期,上帝開始施行每週一次的三階段神蹟,向他的子民顯示哪一天是——而且一直是——他的聖安息日。當一些人試圖在那天工作時,造物主怒叱道:「你們不肯守我的誡命和律法,要到幾時呢?」

是誰頒佈十誡的?

十誡——包括安息日的規定——自人類被創造以來就一直存在。上帝只是在提醒人這個重要的事實而已。

接下來,我們看到上帝為他的以色列民族將編成十誡法典。這真是一個令人敬畏的時刻。雷霆咆哮,電光閃爍。大地因造物主的大能而震動。然後,上帝親自——不是摩西——頒布了十誡(〈出埃及記〉20:1)。許多人認為這些命令是父上帝賜下的,耶穌基督後來出現並廢除了這些命令。但耶穌告訴猶太人,他們「從來沒有聽見他[父]的聲音,也沒有看見他的形像」(〈約翰福音〉5:37)。

那麼,在西乃曠野與以色列人同在的上帝到底誰呢?他常被稱為以色列的磐石(〈申命記〉32:4,15,31;〈詩篇〉18:2,31,46等)。在〈新約〉中,使徒保羅受默示寫下了有關他的內容。他說以色列人「都喝了一樣的靈水,所喝的是出於跟隨著他們的靈磐石;那磐石就是基督」(〈哥林多前書〉10:4)。《聖經》非常清楚地指出,上帝的位格中對古代以色列人說話的那位,就是後來「倒空」自己,成為耶穌基督的那位。

耶穌在世時曾對好戰的法利賽人說:「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,還沒有亞伯拉罕我就存在了」(〈約翰福音〉8:58)。許多受敬重的《聖經》評論家都承認,耶穌在這節經文中清楚指出,他就是以色列的上帝,現在已經道成肉身

關於「我就存在了」這個短語,《釋經家〈聖經〉註釋》(Expositor’s Bible Commentary)指出:

「我就存在了」意味著持續的存在,包括亞伯拉罕出現時的存在。因此,耶穌聲稱在亞伯拉罕誕生時,他已經存在。此外,猶太人也承認「我就存在了」是神靈的稱號。當上帝委託摩西向法老要求釋放以色列人時,他說:「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:『那自有永有的差派我到你們這裏來。』」(〈出埃及記〉3:14)。[一位學者]指出:「這句話本身蘊含著耶穌對自己最真實、最大膽、最深刻的肯定」(第9卷,第99頁,1976年)。

是的,耶穌基督確實就是〈舊約〉中的上帝——〈約翰福音〉第1章稱他為「道」,他代表他的父說話。(要了解有關這個主題的更多訊息,請寫信給我們,索取我們的免費小冊子《真實的上帝:憑證與應許》)。《聖經》也顯示基督是上帝藉著他創造萬物的那位(〈約翰福音〉1:1-3,14;〈歌羅西書〉1:16-17;〈希伯來書〉1:2-3)。這意味著耶穌基督是最初透過在第七天休息,來創造安息日的那位。難怪他是那一天的主,正如我們從〈馬可福音〉2:28看到的那樣,因為他創造了安息日。

我們現在可以看到,正是基督以自己撼動了群山的聲音,來提出上帝偉大的屬靈律法。正如我們所注意到的,這律法甚至在創世之初就已經存在。但是以色列人一直被奴役,毫無疑問,他們對律法和律法背後的偉大上帝的認識,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變得模糊不清。所以現在上帝——以「道」耶穌基督的名義——頒布了這條律法,並將其刻在石板上(〈出埃及記〉31:18;34:1)。

在律法的中間的第四條誡命,其篇幅比任何其他誡命都多;在這條誡命中,上帝再次提醒以色列人,要守第七日的安息日:

記念安息日,守為聖日。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,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——你的上帝當守的安息日。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、奴僕、婢女、牲畜,以及你城裏寄居的客旅,都不可做任何的工。因為六日之內,耶和華造天、地、海和其中的萬物,第七日就安息了;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,定為聖日(〈出埃及記〉20:8-11)。

請注意上帝說要「記念」安息日。正如我們所見,他們從創世之初,就已經接受了關於安息日的教導,並且在〈出埃及記〉第16章中,再次接受了教導。然後上帝說要將那日「守」為神聖。您不能讓冷水持守熱的狀態。同樣,安息日也必須先被定為聖,否則以色列人就不可能安息聖日。只有上帝才能使某個事物變得「神聖」——在這裡指的是一段時間。而且,正如我們將看到的,第七日是上帝曾經「分別為聖」,或分別出來作為聖時的唯一每週一次的時段。

在〈出埃及記〉20:11,中,上帝提醒我們安息日指向創造。上帝用了六日創萬物後,在第七日「安息」。「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,定為聖日」。同樣地,一週中沒有其他的日子,是這樣得到上帝的祝福,也就是說,得到上帝的恩惠。

但安息日是猶太人祭祀或儀式律法中被廢除的一部分嗎?有些神學家試圖按照這些思路來構思論據。但如果您願意研讀自己的《聖經》,就很容易看穿這些錯誤的推論。請注意,在〈出埃及記〉第20章中,沒有提到動物祭祀、洗濯或任何與安息日有關的禮儀職責(參照〈耶利米書〉7:22-23),因為,正如〈申命記〉中的默示記載告訴我們的那樣,十誡獨當一面作為上帝偉大的屬靈律法。正如摩西提醒百姓的:「這些話是耶和華在山上,從火焰、密雲、幽暗中,大聲吩咐你們全會眾的,再沒有加添別的話了。他把這些話寫在兩塊石版上,交給我」。(〈申命記〉5:22)。

上帝與他子民之間的記號

後來,上帝——也就是稱為耶穌基督的那位——就安息日與以色列立了特別的約。上帝說:「你要吩咐以色列人說:『你們務要守我的安息日,因為這是你我之間世世代代的記號,叫你們知道我是耶和華,是使你們分別為聖的』」(〈出埃及記〉31:13)。

這裡的重點是,如果我們守他安息日的「記號」,我們就會「知道」使我們與別不同的真上帝,而他的安息日顯示他是造物主。

道成肉身之前的耶穌繼續說,「以色列人要守安息日,世世代代守安息日為永遠的約。這是我和以色列人之間永遠的記號,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,第七日就安息舒暢」(第16-17節)。

「標記」或「品牌」通常是強加在人或動物身上的東西。但「記號」則是自願展示的東西,例如商業機構外面寫著「瓊斯父子」的記號。就安息日而言,它指出了誰是上帝忠實的子民。他們已經降服於上帝,並且願意展示造物主的「記號」,將上帝在一週中唯一成聖的一天為聖日。對信徒來說,這也不斷提醒他們,他們敬拜的不是木頭和石頭製成的「神明」,也不是人類想像力的虛構物,而是創造了一切木頭和石頭的造物主——甚至是人類的思想,而人類的思想常常試圖棄造物主,提出自己的「神明」的概念。

特別要注意的是,以色列人要守安息日,作為他們與上帝之間「永恆」的「永遠的約」。我們有否找到任何證據,證明成為基督徒的以色列人,要放棄這個神聖的約,而開始守另一天呢?上帝在決定哪一天當守為安息日時,可有雙重標準嗎?

沒有。

相反,根據保羅的說法,外邦基督徒要「接」進以色列,成為屬靈的以色列人(參照〈羅馬書〉11:17,24;〈加拉太書〉3:28-29)。這位使徒受默示,非常清楚地指出,「因為外表是猶太人的不是真猶太人;外表肉身的割禮也不是真割禮。惟有內心作猶太人的才是真猶太人,真割禮也是心裏的,在乎聖靈,不在乎儀文。這樣的人所受的稱讚不是從人來的,而是從上帝來的。」(〈羅馬書〉2:28-29)。基於這些原因,保羅將〈新約〉教會稱為「上帝的以色列民」(〈加拉太書〉6:16)。

因此,真正信主的外邦人成為屬靈以色列的一部分,也必須遵守十誡——造物主偉大的屬靈律法。當然,他們也必須遵守耶穌道成肉身之前與,以色列人所立的「永久」安息日契約的條款。這是耶穌基督和他的子民之間永遠的記號。

在〈以賽亞書〉第56章中,我們在末世的預言之中發現一個非凡的預言,而這些末世預言其中許多都是指我們就在前面的歲月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上帝給所有國家的男女這個率直的指示:「謹守安息日不予干犯,禁止己手不作惡,如此行、如此持守的人有福了」(第2節)。

幾節經文之後,上帝指示外邦人或外國人守他的安息日,並描述了這樣做將帶來的祝福

那些與耶和華聯合,事奉他,愛他名,作他僕人的外邦人之子,凡謹守安息日不予干犯,又持守我約的人,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,使他們在我的禱告的殿中喜樂。他們的燔祭和祭物,在我壇上必蒙悅納,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(第6-7節)。

正如耶穌所說,安息日是為「人」——也就是人類——而設的。現在請注意耶穌和使徒,是如何持續守第七日的安息日——也就是他們周圍所有猶太人所守的安息日。

耶穌基督的榜樣

上帝一再告訴我們,基督是「光」——是我們該如何生活的榜樣。令人驚訝的是,許多自稱是基督教牧師的人口頭上贊同這一說法,但卻「推理」並爭論、爭論爭論,反對在守安息日和其他順服上帝律法的行為上,效法基督完美的榜樣。

論到耶穌,〈約翰福音〉告訴我們:「生命在他裏頭,這生命就是人的光。光照在黑暗裏,黑暗卻不接受光」(〈約翰福音〉1:4-5){此段經文引自《新標點和合本》,香港聖經公會。}現今大多數宗教人士對「光」的理解,真的比耶穌時代的宗教人士更深嗎?

後來,基督說:「我就是世界的光。跟從我的,必不在黑暗裏走,卻要得著生命的光」(〈約翰福音〉8:12)。他所說的「跟從我」是什麼意思?一個人可以拒絕接受耶穌的教導、抗拒跟隨他的榜樣和他所體現的整套生活方式,卻仍然聲稱自己是他的「跟從者」嗎?在〈彼得前書〉2:21-22中,上帝默示彼得教導我們,「你們蒙召就是為此,因為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,給你們留下榜樣,為要使你們跟隨他的腳蹤。『他並沒有犯罪,口裏也沒有詭詐』」。

不錯,基督在凡事上都為我們樹立了榜樣。使徒保羅也呼應這個主題,他告訴哥林多人:「你們該效法我,像我效法基督一樣」(〈哥林多前書〉11:1)。因此,我們要「效法」耶穌基督,而不只是依據我們自己的人類推理,來粗略「跟從」他。

使徒約翰在生命的盡頭說,「凡說自己住在他裏面的,就該照著他所行的去行」(〈約翰一書〉2:6)。《新英文聖經》(New English Bible)如此翻譯這節經文:「以下是我們可以確定自己是否在他裡面的測試:凡自稱住在他裡面的人,就約束自己活出基督自己的樣式」(第5-6節)。

耶穌基督又是如何生活的呢?登山寶訓通常被視為耶穌教導的精髓。在這裡,耶穌這樣說:

「不要以為我來是要廢掉律法和先知。我來不是要廢掉,而是要成全[充分地填滿]。我實在告訴你們,就是到天地都廢去[但他們仍未廢去],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,直到一切都實現。所以,無論誰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,又教導人也這樣做,他在天國裏要稱為最小的。但無論誰遵行並如此教導人的,他在天國裏要稱為大」(〈馬太福音〉5:17-19)。

耶穌來不是要廢除他先前在〈舊約〉中,從天父傳下的十誡。相反,他來是為了充分表達這些誡命——顯示它們真正的屬靈意向。事實上,他使十誡更具約束力。例如,耶穌解釋禁止姦淫的第七誡,不只是禁止與配偶以外的人發生性關係。它甚至禁止在心中貪戀別人(第27-28節)。正如我們剛才看到的,他還說,為了在他即將到來的國度中被稱為「大」,人必須遵守和教導上帝哪怕是最小的誡命。如此,遵行和教導那指向真上帝——造物主——的最重要考驗誡命,是何等的重要。

許多人說基督親自違反了安息日。但這完全是不實的。《聖經》說他「沒有犯罪」(〈希伯來書〉4:15)。「凡犯罪的,就是做違背律法的事」(〈約翰一書〉3:4)。所以我們知道耶穌從未違反上帝的律法——包括第四誡中守安息日為聖的誡命。如果耶穌違反安息日,他就會得到罪的工價——死亡(〈羅馬書〉6:23)——也就不可能成為我們的救主。很明顯,耶穌從來沒有違背上帝哪怕一條的誡命,也沒有這樣教導人。相反,他說,「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」(〈約翰福音〉15:10)。

此外,耶穌在他事奉的一開始,就為那將成為他終身的榜樣訂立了標準:「耶穌來到拿撒勒,就是他長大的地方。在安息日,照他素常的規矩進了會堂,站起來要念聖經」(〈路加福音〉4:16)。在〈路加福音〉13:10中,我們再次讀到,「安息日,耶穌在一個會堂裏教導人」。當然,我們應該效法基督,守他所守的安息日。這個安息日是哪一天呢?當然是他身邊的猶太人所守的那一天——星期六。

實際上,正如猶太人現在所理解的,上帝的安息日是從星期五日落開始守到星期六日落。事實上,上帝日曆上的每一天都是從日落到日落——夜晚接著是白天(參照〈利未記〉23:32;〈創世記〉1:5-31)。上帝沒有讓他的日子像人時鐘計算的那樣,在半夜開始和結束。事實上,他們當時沒有這樣的時鐘。但他們確實有上帝在天上的「時鐘」——太陽。他們有星星,所有人造的日曆都需要根據星星來調整,甚至今天也是如此——因為起初上帝說,「天上要有光體來分晝夜,讓它們作記號,定季節、日子、年份」(〈創世記〉1:14)。因此,當我們守上帝聖的日子為聖日,我們會發現,這些聖日正是基於他的創造物——包括標記時間之天體——這都指向他,萬物的創造者

順帶一提,基督和猶太人守相同的安息日,這一事實顯示正確的安息日,並沒有像今天有些人所說的,在遙遠的過去已經遺失了。請記住,在以色列人被埃及奴役之後,道成肉身之前的基督,曾大肆提醒他們正確的安息日。即使猶太人對安息日的看法是錯誤的,基督在人類的生命中,難道不會在正確的日子守安息日嗎?當然會。但他們並沒有做錯錯。基督是猶太人所守安息日的(參照〈馬可福音〉2:23-28)。從那時開始到現在,七天一週保持不變。

我們如何能確定呢?即使分散之後,猶太人繼續守安息日。如果失去了每週的週期,世界上某個地區的猶太人,就會守某一特定的日子,而其他地方的猶太人,則會守其他的日子。但是我們發現什麼呢?在猶太人散居的各個國家,他們都一致守同一天——星期六。因此,星期六仍然是創世時開始的週期的第七天。

基督與他的門徒:違反安息日的人?

我們看過耶穌顯然守了上帝的安息聖日,儘管今天有些人持相反觀點。法利賽人確實指責他違反了安息日的法則,就像在〈馬可福音〉第2章中,耶穌的門徒在安息日餓了,就掐穀穗來吃。但這並不是違反安息日。這只是違反了文士和法利賽人對安息日所的律法限制。

為何這些人會這樣做呢?首先,在舊約中,違反安息日的刑罰是用石頭死(〈出埃及記〉31:15;〈民數記〉15:32-35)。事情就是這麼嚴重。此外,上帝將違反安息日和拜偶像,列為兩項重大罪孽,導致以色列和猶大在幾個世紀前被擄為奴,而且根據預言,他會再次這樣做(參照〈尼希米記〉13:17-18;〈以西結書〉20:10-25;22:6—23:47)。因此,正如他們對待上帝律法的大多數要點一樣,文士和法利賽人走向了相反的方向,開始以極其微小的細節來立法,規定在安息日允許或不允許的一切事情。如前所述,他們在上帝的誡命上,加添了60多項特定的要求或限制。如此一來,他們就把上帝每週的聖日變成一個很大的負擔,而這本來就不該成為負擔(參照〈約翰一書〉5:3)。舉例來說,根據他們的說法,您在安息日一次只能走這麼多步,然後就必須坐下來休息,但上帝的律法卻沒有這樣的規定。

當然,每個人都有責任確保自己在安息日的勞動,沒有達到工作的程度。如果耶穌沒有和他的門徒在一起,這只是他們個人的判斷。但基督是以完美的審判者——肉身的上帝和安息日的主——的身份在場。他清楚指出文士和法利賽人是錯的。摘幾頭穀物吃根本沒有違反安息日的命令。如果門徒是在收割,那就另當別論了,但他們不是。他們只是抓點東西吃而已。

然而,有些人會堅持說:「耶穌死後,安息日當然被廢除了」。是這樣嗎?他的門徒有這樣想嗎?請注意,在基督下葬後,他的一些最虔誠的跟從者決定要更好地預備他的遺體,使它在墳墓裡不會那麼快腐爛。「她們就回[家]去,預備了香料香膏。在安息日,她們遵照誡命安息了」(〈路加福音〉23:56)。路加受聖靈默示寫道,這些獻身的婦女「遵照誡命」守安息日。即使耶穌死後——即使在一切都已「被釘在十字架上」之後——上帝的安息日誡命仍然是不容侵犯的

基督的門徒在這個時候是以星期日代替安息日嗎?我們剛才看到他們在安息日做工。但請注意接下來的經文:「七日的第一日,黎明的時候,那些婦女帶著所預備的香料來到墳墓那裏,發現石頭已經從墳墓滾開了」(〈路加福音〉24:1-2)。現在,在星期日,他們來工作。很明顯,他們所守的安息日是一天——即星期六。

耶穌復活之後,是否以某種方式表示他以前的教導已經被「廢掉」或「釘在十字架上」?不是,絕對沒有。相反,耶穌指示他的門徒到全地去,教導這些同樣的事,甚至直到這個世代的終結。「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。所以,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奉父、子、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,凡我所吩咐你們的,都教導他們遵守。看哪,我天天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代的終結」(〈馬太福音〉28:18-20)。

耶穌是在星期日復活的嗎?

如果您造訪主流基督教會,並詢問會員為何他們和其他人參加崇拜的日子是星期日,典型的回答可能是耶穌在那天復活。但是,這個想法在仔細的審下是否站得住腳呢?

請注意基督對法利賽人所說的話,他們正在尋找彌賽亞的神蹟:「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蹟,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以外,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了。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,同樣,人子也要三日三夜在地裏面」(〈馬太福音〉12:39-40)。

耶穌證明他是彌賽亞的唯一神蹟,是墳墓只能將他關押有限的時間——準確地說是「三日三夜」(或72小時)。但復活主日的傳統卻認為,基督是在「耶穌受難節」下午日落前被埋葬,並在星期日清晨復活——只有夜零天(或36小時)。

有些人會爭論「一日」的定義。但基督清楚說明一日(不包括晚上)有十二個小時(〈約翰福音〉11:9-10)。因此,當復活節主日的支持者引用他的話,得出基督在墳墓裡待了三個12小時(36小時)的結論時,我們可以看出他們遺漏了「三個晚上」。一日24小時中,白天約有12小時,並且晚上約有12小時。所以三日三夜肯定是72小時。但是否正好是72小時呢?耶穌說他會在「三日」復活(〈馬可福音〉8:31)——也就是不少於72小時。但他也說他會在「三天」復活(〈約翰福音〉2:19,21),也就是不超過72小時。這是絕對清楚的——正好是72小時。上帝永遠都是準時的。

再想想,星期日早上,當女人來到他的墳墓時,「天還黑的時候」(〈約翰福音〉20:1),而他已經復活了。怎麼會這樣?星期日復活的支持者認為,耶穌剛剛復活了。如果他們是對的話,「三日三夜」之前,就是星期四早上日出之前。然而,沒有人相信基督是在星期四早上,或任何一個早上被埋葬的,這是有充分理由的。當亞利馬太城的約瑟把基督的屍體安放在墳墓裡時,「安息日快到了」(〈路加福音〉23:50-54)。《聖經》中的日子,包括安息日,都是從日落開始,到下一個日落結束(參照〈創世記〉1:5-31;〈利未記〉23:32)——夜間時段接著白天時段。

安息日是由日落開始,那麼,基督是在臨近黃昏被埋葬的,即是在某個安息日日落之前。三日三夜之後也是同一天的時間——臨近黃昏。現在我們有另一個問題。如果我們假設基督是在星期五下午被埋葬,正如耶穌受難日的傳統所言,那麼他的復活——72小時後——將是星期一下午。然而,也沒有人相信這一點——這也是有理由的。請記住,在週日早上破曉之前,婦女們來到他的墳墓前,基督已經復活了。那麼,答案是什麼呢?

為什麼那麼多人認為基督是在星期五下午被埋葬的呢?〈馬可福音〉15:42說,「這是預備日,就是安息日的前一日……」。由於每週的安息日總是在第七日(現稱為星期六),因此「預備日」通常在星期五。然而,我們已經看過其中的問題。這個明顯的兩難問題的答案是,每週的安息日並不是《聖經》中唯一提到的安息日。〈利未記〉第23章列出每年上帝的節期中會出現的七個聖日,每一日都被視為安息日(或從正常勞動中「歇下來」)。除了五旬節,所有年度安息日或「大日子」,都是在特定的日曆日期,而不是一週中固定的日子。

現在只要讀〈約翰福音〉19:31,這個謎就可以揭開了。猶太人想移去釘十字架的受害者,「因為這日是預備日,又因為那安息日是個大日子……免得屍首在安息日留在十字架上」。基督在死前一晚與門徒共守逾越節(〈路加福音〉22:15)。他在第二天下午死在十字架上,那時仍是逾越節(希伯來曆法是亞筆月或尼散月的十四日——〈利未記〉23:5)。〈利未記〉23:6-7告訴我們,他被釘十字架後的第二天——從他被釘十字架後的晚上開始——不是每週的安息日,而是年度的安息日——除酵節的第一天。

現在把事實總結起來。從《聖經》中可以清楚看出,基督在逾越節下午死去並被埋葬,而翌日是一年一度的安息日。同樣清楚的是,他是在一天中的同一時間——臨近黃昏——復活的。但是哪個下午呢?由於婦女們在星期日早上發現他已經離開了,因此可以合理地得出這樣的結論:他在前一個星期六下午復活了。這意味著他是在三天三夜之前(即星期三下午)被埋葬的。這也表示逾越節(尼散月十四日)是在那年的星期三。事實上,這就是公元31年發生的事,這一年符合《聖經》所要求的時間框架。

經文也進一步證明那一週有兩個安息日——一個是年度安息日,另一個是每週一次的安息日。在〈馬可福音〉15:47中,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她的同伴,看到亞利馬太的約瑟在逾越節快結束時,將耶穌安放在墳墓裡。下一節經文,〈馬可福音〉16:1告訴我們「安息日」過後,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她的同伴買了香料,要用來塗抹基督的屍體。然而,〈路加福音〉23:56 顯示,他們在安息日之前準備好了香料。當然,他們不可能在香料買回來之前就準備好。唯一合理的解釋是,他們在星期五買了香料,並在同一天準備好——在星期四的年度安息日之後,星期六的每週安息日之前。然後,他們在每週的安息日休息——耶穌在安息日結束時復活了。第二天早上,也就是星期日,他們在日出前來到墳墓,發現耶穌已經不在了。

總而言之,星期日早上的復活,不可能是把每週的敬拜日從星期六改成星期日的原因。但即使基督在星期日復活,他的門徒曾與他一同守第七日安息日,又怎會放棄他遵守十誡的榜樣而改守星期日呢?他們又怎會選擇星期日這個已經與異教太陽崇拜有關的日子呢?其實《聖經》很清楚指出,基督不是在星期日早上復活的。因此,這種試圖改變上帝律法的可悲行為是站不住腳的。

最初使徒的做法

在整部〈使徒行傳〉中,我們發現使徒與猶太人和外邦人一起繼續定期守安息日。而且,在聖靈的引導下,整個早期的〈新約〉教會,在耶穌死後的幾十年中,都繼續在第七日安息日聚會。甚至主流新教歷史學家也承認這個事實。傑西・萊曼・赫爾伯特(Jesse Lyman Hurlbut)在《基督教會的故事》(The 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)一書中指出:「只要教會是以猶太人為主,就會守希伯來安息日;但當教會日漸外邦化,第一日就逐漸取代了第七日」(1970年,第36頁,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)。

請注意,赫爾伯特說第一日天「逐漸」取代了第七日的安息日。上帝逐漸廢除了他的律法嗎?荒謬。正如我們隨後將看到的,陰險的人「逐漸」欺騙了數百萬自稱是基督徒的人,使他們不僅捨棄了安息日,也捨棄了整個遵守上帝律法的概念

然而,在基督最初的使徒有生之年,並沒有發生這樣的改變。即使是使徒保羅——外邦人的使徒——也定期守安息日,而他是直到基督復活之後很久才改信基督教的。請注意〈使徒行傳〉13:14關於保羅和巴拿巴的記載:「他們從別加往前行,來到彼西底的安提阿。在安息日,他們進了會堂就坐下」。

「但是,」有些人可能會說,「保羅只是在星期六與猶太人見面,因為那是他們的安息日」。然而,同一章告訴我們,「他們走出會堂的時候,眾人請他們在下一個安息日再講這些話給他們聽」(第42節)。這是保羅告知外邦人他們現在要在星期日聚會的大好機會。但他有這樣做嗎?恰巧相反,「到下一個安息日,全城的人幾乎都聚集起來,要聽主的道」(第44節)。

事實的真相是,保羅或任何使徒都沒有說過一句話,要改變上帝的聖安息日或十誡的任何部分。反而,正如基督親自教導他們的一樣,他們守第七日,並且總是在第七日聚集。

保羅遊歷以外邦人為主的地區時,情況又如何呢?上帝的話告訴我們,「保羅和西拉經過暗妃坡里、亞波羅尼亞,來到帖撒羅尼迦,在那裏有猶太人的會堂。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,一連三個安息日,根據聖經與他們辯論」(〈使徒行傳〉17:1-2)。

在安息日聚會顯然是保羅「素常的規矩」。〈使徒行傳〉18:4告訴我們「每逢安息日,保羅在會堂裏辯論,勸導猶太人和希臘人」。在〈使徒行傳〉中舉出的一個又一個例子,當保羅或其他使徒聚集在一起進行禮拜時,沒有絲毫線索,表明他們曾在一週中的任何其他日子,定期聚集在一起進行禮拜,除了星期六——他們一直守的第七日安息日,也是猶太社區仍然在守的日子。

事實上,如果他們開始教導其他的週度敬拜日,就會在猶太基督徒中引起真正的暴動。〈使徒行傳〉第15章,描述了〈新約〉中唯一提到的大型長老會議。這次會議是由於外邦基督徒應否被迫接受割禮的激烈爭論所引起的。〈使徒行傳〉記載了引發這次會議的事件:「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,教導弟兄們說:『你們若不按照摩西的規矩受割禮,不能得救。』保羅和巴拿巴跟他們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和辯論;大家就決定指派保羅、巴拿巴和本會的幾個人,為所辯論的事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」(第1-2節)。

在耶路撒冷的會議上,「辯論了許久」之後,彼得站起來,仔細解釋上帝如何透過他呼召外邦人基督徒,但撇開任何身體上割禮的吩咐(第7-11節)。之後,保羅和巴拿巴描述了他們在外邦人中工作的成果,當中並沒有涉及割禮。然後,耶路撒冷的主持使徒雅各總結了這件事,並說:「所以,我的意見是不可難為那歸向上帝的外邦人;但是要寫信吩咐他們禁戒偶像所玷的東西、血和勒死的牲畜,禁戒淫亂」(第19-20節)。最後,他草擬了一封信,概述了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決定及其原因(第22-29節)。保羅拿著這封信的副本和其法令,讀給所有在他管轄下的教會聽(〈使徒行傳〉16:1-5)。

有些人會爭辯說,這裡提到的四項禁令,是〈舊約〉中唯一仍然對基督徒具有約束力的律法。但請注意,謀殺並沒有被列在其中。那麼,我們可以自由謀殺嗎?顯然不是。那麼為什麼特別提到這幾點呢?因為基督徒在這裡要禁戒的四件事,是異教中常見的做法。許多異教徒在向他們的偶像獻祭時,會勒死動物,而不是割開牠們的喉嚨讓血從牠們身上流出來。然後,他們會吃這些祭物,並做出噁心的不道德的性行為當作宗教儀式。〈使徒行傳〉第15章中的禁令,原本是上帝成文法的一部分。但後來也列在〈利未記〉敬拜系統的儀式和禮儀中,以防止以色列人採用這些錯誤的做法(參照〈利未記〉17:7,10;〈民數記〉25:1-3)。使徒希望大家明白,雖然〈舊約〉律法的儀式和禮儀部分(包括身體上割禮)不再是必要的,但律法儀式部分中的這四點,仍然具有約束力。為什麼仍具約束力?因為它們是上帝原始律法的一部分,而原有律法仍然有效

請記住,這場大爭論以及後來的使徒會議,都是圍繞著肉體割禮的條例而發生的。如果使徒試圖改變或廢除十誡中的一誡,特別是關於上帝每週的安息日,也就是上帝子民的識別「記號」,那會引起多大的爭論呢?這絕對會引起軒然大波。但我們可有發現任何有關這種改變的一絲爭議的跡象呢?

沒有。

正如有句話所說:「這個問題上的沉默是震耳欲聾的」。直到最初的使徒死後的幾十年甚至幾百年,才有這樣的改變。所以耶穌和使徒教會都沒有試圖改變安息日。他們從未試圖取消對十誡中任何一誡的遵守。

後期使徒教導

許多新教神學家都接受過「漸進示」理論的教育。但我們會發現這個理論完全是對事實的扭曲。它所傳達的觀念是,古代的先知們只是希伯來哲學家,試圖設計出他們自己對神性生命體的概念。然後,耶穌出現了,他是一位猶太木匠,深受當時的宗教和道德影響,在舊約下生活和教導。根據這個理論,耶穌最初的使徒也是不懂世事、落後,並不真正「理解」。

之後,隨著使徒保羅(理論上的「解放者」)的到來,事情開始「好轉」,因為據說保羅願意「打破」猶太人的模式,引入現代的外邦的基督教,這將更容易被全世界接受。

上述理論的問題在於它極度不準確,因為它試圖完全否定耶穌自己的命令——「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,乃是靠上帝口裏所出的一切話」(〈路加福音〉4:4){此段經文引自《新標點和合本》,香港聖經公會。}我們必須記住,除了耶穌自己的生活和教導之外,他說這句話時,人類唯一可以得到的上帝之言就是〈舊約〉。這個事實為這些漸進神學家帶來了一個大問題,因為〈舊約〉先知耶穌基督都非常清楚地教導,要遵守十誡——包括守第七日安息日。甚至許多新教神學家也承認,耶穌教導並守安息日。

而「漸進示」導師也無法解釋的是,原始的使徒著作非常直接且有力地維護這概念——遵守十誡(包括守上帝的安息日),是基督徒的生活方式

耶穌基督的弟弟雅各成為耶路撒冷的首席使徒,他寫道,「因為凡遵守全部律法的,只違背了一條就是違犯了所有的律法。原來那說『不可姦淫』的,也說『不可殺人』。你就是不姦淫,卻殺人,也是成為違犯律法的。既然你們要按使人自由的律法受審判,就要照這律法說話行事」(〈雅各書〉2:10-12)。因此,真正的基督徒必須遵守「全部律法」。這是一套有「要點」的律法——其中包括禁止謀殺和通姦的命令。很明顯,這律法就是十誡。雅各說,如果我們「違背」這律法中的哪怕一點(顯然包括安息日),我們就違犯了所有的律法。

使徒約翰「是耶穌所愛的」(〈約翰福音〉13:23),他在使徒時代末期,也寫過關於上帝的律法。如果有人能為我們帶來新的「漸進」教導,那就是他。那麼約翰給了我們什麼「漸進的示」呢?他受到上帝的默示寫道,「我們若遵守上帝的命令,就知道我們確實認識他。人若說『我認識他』,卻不遵守他的命令,就是說謊話的,真理就不在他裏面了」(〈約翰一書〉2:3-4)。

一個人可能只明白部分真理,就算是對上帝略知一二。但若要真正、親自「認識」他,約翰說我們必須透過遵守他的誡命,來體驗上帝的生活方式。因為上帝的愛——他的本性品格——在十誡中顯露無遺。正如約翰所寫的,上帝的愛體現在十誡中:「我們遵守上帝的命令,這就是愛他了*,而且他的命令並不是難守的」(〈約翰一書〉5:3){*編者註:「這就是愛他了」,希臘原文為「這就是上帝的愛了」。}任何人若未能嚴格遵守十誡(當然不會完美遵守,但會將其作為一種生活方式),就是在違抗造物主,事實上並沒有真正「認識」上帝

保羅呢?是否藐視上帝的律法呢?絕對不是。他在〈羅馬書〉2:13中寫道,「在上帝面前,不是聽律法的為義,而是行律法的稱義……」。而他在〈哥林多前書〉7:19中指出,「受割禮算不了甚麼,不受割禮也算不了甚麼,只要謹守上帝的誡命就是了」。這當然也包括第四條關於安息日的誡命。

此外,傳統上使徒保羅被認為是〈希伯來書〉的作者,而且有強烈的證據支持這個傳統。由於保羅在摩西律法的技術細節方面受過拉比訓練,他無疑是所有使徒中,最有資格徹底解釋上帝與全人類所立的新約——這正是〈希伯來書〉的主題。這卷書在描述上帝如何將「第七日」稱為安息日(〈希伯來書〉4:4)之後,繼續說:「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上帝的子民保留著」(第9節)。

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經文。〈希伯來書〉第3章和第4章談到上帝的子民進入「安息」。曠野中的以色列人想要進入上帝的「安息」——意思是終於停止流浪,在應許之地定居。這在摩西的繼承人約書亞的時代確實發生了。然而,這裏也提到永恆的上帝後來默示大衛王,把進入上帝的安息寫成未來的事。〈希伯來書〉4:8說,「若是約書亞已使他們享了安息,後來上帝就不會再提別的日子了」。這很明顯是在說即將來臨的千禧年,也就是基督在地上統治的一千年期間——因為未來的上帝國度是真正基督徒的「應許之地」。

正是在這種背景下,〈希伯來書〉談到了為上帝的子民保留的安息日。在第3章和第4章的幾乎每一個例子中,表示身體休息的希臘詞(英文音譯“katapausin”),都被翻譯為「安息」。但在〈希伯來書〉4:9中,上帝默示使用了一個不同的希臘詞(英文音譯“sabbatismos”),也翻譯為「安息」。但這是否指字面上的、每週一次的安息日呢?《錨定〈聖經〉詞典》(Anchor Bible Dictionary)說是的,它向我們保證,“sabbatismos”是指「第七日安息日的慶典」(第5卷,第855頁,1992年,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)。因此,〈新約〉非常清楚地指出,真正的基督徒要繼續守第七日安息日。

可是,有些人認為這表示我們在耶穌裏的新生命中,只應該從我們的罪業中休息。但請注意下一節經文的補充:「因為那些進入安息的,也是歇了自己的工作,正如上帝歇了他的工作一樣」。上帝從他的罪業中「歇」了嗎?當然不是。他停止了創造——他作為造物主的本職工作。上帝在哪一天「歇了」——為我們樹立了榜樣?「到第七日,上帝就歇了他一切工作」(第4節)。我們也必須如此。

然而,這些經文的上文下理確實顯示,那安息不只是創世的紀念,而確實是另一類型的體現——我們也應該如此守它。但那體現基本上不是現今世代的基督徒生活,而是將來我們在未來世界的千禧年安息中的生活——那時耶穌基督在全地建立上帝的國度。

請注意羅伯特・傑米森(Robert Jamieson)、安德魯・福塞特(Andrew Fausset)和大衛・布朗(David Brown)合著的《對〈舊約〉和〈新約〉之批判性與注釋性評論》(A Commentary, Critical and Explanatory, on the Old and New Testaments)對〈希伯來書〉4:9的評論:「這節經文間接確立了安息日的責任;因為典型會持續,直到原型取代它……」。由於即將到來的千禧年安息日「要等到基督降臨才會到來……典型的地上安息日必須持續到那時」(第2卷,第449頁,1878年,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)。然而,正如我們隨後將看到的,即使在未來的世界,人類仍會繼續守上帝每週的安息日為聖。

多麼清楚啊。在〈希伯來書〉中,我們發現〈新約〉直接命令基督徒,在第七日安息日「休息」。有趣的是,這命令很可能是透過外邦人的使徒所發出的,也就是許多新教神學家堅稱「廢除」上帝律法的那位使徒。

〈希伯來書〉第4章的這一部分如此總結:「所以,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,免得有人學那[古以色列人的]不信從的樣子而跌倒了」(第11節){此段經文引自《新標點和合本》,香港聖經公會。}「不信從的樣子」這句話應該引起《聖經》學者的深刻共鳴,因為就像違反安息日和拜偶像,在導致以色列人被擄和成為奴隸的過程中,佔了很大的比重一樣,這兩罪項也是他們大多數的祖先,在繼承應許之地之前的40年期間,在流浪中死去的主要原因。

您應該閱讀〈以西結書〉20:10-24中,上帝對古以色列的控訴。請注意這裡的第12-13節:「我將我的安息日賜給他們,在我與他們中間作記號,讓他們知道我─耶和華是使他們分別為聖的。以色列家卻在曠野中悖逆我,不順從我的律例,厭棄我的典章;人若遵行就必因此存活。他們卻大大干犯我的安息日。因此我說,我要在曠野把我的憤怒傾倒在他們身上,滅絕他們」。

因此,重複〈希伯來書〉中受默示的教導,所有真正的基督徒務要當心,不要效法那「不信從的樣子」,不把上帝在一週中所定為聖的唯一日子——第七日安息日——守為聖日。

魔鬼般的轉移

〈新約〉非常清楚地指出,上帝的真教會將會是很小而且會遭受迫害。耶穌指示他的門徒,「你們要進窄門。因為通往滅亡的門是寬的,路是大的,進去的人也多;通往生命的門是窄的,路是小的,找到的人也少」(〈馬太福音〉7:13-14)。

耶穌稱他的教會為「小群」(〈路加福音〉12:32)。他在橄欖山預言中警告說:「那時,人要使你們陷在患難裏,也要殺害你們;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憎恨」(〈馬太福音〉24:9)。坦白說,「主流」基督徒並不是那些將會「被萬民憎恨」的人。為什麼呢?因為他們非常適應這個世界,跟隨其習俗和傳統——也往往跟隨其罪孽

但是,在使徒時代之後,是否仍存在像耶穌所描述的順服的教會,仍然忠心地守上帝真正的安息日呢?的確有。事實上,幾乎所有的教會歷史學家都承認,成千上萬的早期基督徒,世世代代都繼續守第七日安息日。

我們已經看過赫爾伯特的聲明:「只要教會是以猶太人為主,就會守希伯來安息日……」。但可曾有任何《聖經》作者受默示,告訴我們後來要改變安息日呢?

當然沒有。

因為上帝真正教會的主動、永生的領袖是耶穌基督。「他是身體(教會)的頭;他是元始,是從死人中復活的首生者,好讓他在萬有中居首位」(〈歌羅西書〉1:18;參照〈以弗所書〉1:22)。〈希伯來書〉告訴我們,「從前引導你們、傳上帝的道給你們的人,你們要記念他們,效法他們的信心,回顧他們為人的結局。耶穌基督昨日、今日,一直到永遠,是一樣的」(〈希伯來書〉13:7-8)。

事實上,在整本《聖經》中,只有一日被分別出來作為安息日,就是第七日,而這一日就是星期六。以下是詹姆斯・吉本斯樞機主教(James Cardinal Gibbons)的一段話,他是巴爾的摩的大主教,也可能是當時最知名的美國天主教領袖。請觀察這位美國地位最高的天主教徒,在他的名著《我們祖先的信仰》(The Faith of Our Fathers)中,所寫的有關上帝的安息日的內容:「您可以從〈創世紀〉到〈示錄〉閱讀《聖經》,您不會發現有任何一行是授權將星期日分別為聖的。經書落實星期六的宗教禮拜,我們卻從未將這一天視為聖日」(第86頁,1904年,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)。

又請注意《天主教鏡報》(The Catholic Mirror吉本斯的總教區的官方報紙這則在他指導下的報道:「在〈舊約〉中,有126次提到安息日,而所有這些經文,都一致表達了上帝吩咐守第七日的旨意」(1893年9月9日)。接著又說:「我們也無法想像有任何愚昧的人,會質疑星期六與安息日或第七日的特性,因為以色列人從賜下律法以來,就一直守星期六……」。

請再看看後來吉本斯樞機主教指導的一篇文章:「上帝肯定地、屢次、並斷然地明文規定,對他的崇拜必須在星期六進行,違抗者將被處以最嚴厲的死亡威脅」(1893年9月23日,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)。

還有比這更明確的嗎?遵守誡命的真正的上帝教會,當然會堅持守第七日安息日,就是從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。

耶魯大學一位受敬重的教會歷史教授喬治・帕克・費雪(George Park Fisher),同意赫爾伯特的觀點,認為早期基督徒守第七日安息日。費雪教授寫道:「猶太基督徒一開始經常到猶太教堂。他們繼續守律法所定的節期,並且只能逐漸地將基督教的觀念和事實與這些節期聯繫起來。他們依照摩西誡命,在星期六守安息日」(《基督教會史》[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],第40頁,1887年,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)。

那麼,如果上帝的安息日如此清晰地確立在他的聖言中,並且他的信奉《聖經》的教會也確實守安息日,那麼星期日又從何而來呢?著名歷史學家威爾・杜蘭特(Will Durant)寫道:「猶太安息日的嚴肅氣氛,在第二世紀轉移到基督教的星期日,取代了猶太人的安息日」(《文明的故事》[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],第3卷,第599頁,1972年,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)。

這是怎麼回事?一門羅馬天主教學習課程告訴我們,「[天主教]教會僅僅將責任從星期六轉移到了星期日」(《史密斯神父指導傑克遜・第19節》[“Session 19,” Father Smith Instructs Jackson],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)。《天主教鏡報》表示同意:「天主教會……憑藉她的神聖使命,將這一日從星期六改為星期日」(1893年9月23日,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)。事實上,天主教會位於羅馬的宗座額我略大學(Pontifical Gregorian University),出版了一本由非天主教會學者薩繆爾・巴喬基博士(Samuele Bacchiocchi)博士所著的一本書,證明了這個事實。這本書的序言是由該大學的教會歷史系主任文森佐・莫納基諾(Vincenzo Monachino)撰寫。他寫道:「我們[羅馬天主教會]很高興提到巴喬基所捍衛的論文,其主題是關於星期日禮拜誕生地:對他來說,這很可能不是在耶路撒冷的原始教會中產生——耶路撒冷教會以其對猶太宗教傳統的深刻依戀而聞名——而是在羅馬教會中產生的。摒棄安息日並採用星期日作為主日,是基督教、猶太教和異教因素相互影響的結果」(《從安息日到星期日:早期基督教星期日崇拜興起的歷史考察》[From Sabbath to Sunday: A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ise of Sunday Observance in Early Christianity],第5-6頁,1999年,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)。

看這日比那日強?

有些人引用〈羅馬書〉14:5-6來證明,我們守哪一天為安息日,或我們是否守任何一天都不重要。在這段經文中,使徒保羅說,「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;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。只是各人要在自己的心意上堅定。守日子的人是為主守的*」。但這真的是在談守安息日嗎?{*編者註:「守日子的人是為主守的」,希臘原文在這一句子後,還有「不守日子的人是為主不守的」。}

請注意第6節的其餘部分:「的人是為主吃的,因他感謝上帝;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,他也感謝上帝」。這是怎麼回事?〈羅馬書〉第14章一開始,保羅告訴羅馬的基督徒「信心軟弱的,你們要接納,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」(第1節,{此段經文引自《新標點和合本》,香港聖經公會})——也就是有些人不確定的事。在第2節中,保羅提到有些人出於各種宗教原因只吃蔬菜,儘管《聖經》在多處表明,吃潔淨的肉是可以接受的。例如浪子的比,描繪了一位正直的父親,準備一隻「肥牛犢」給人吃(〈路加福音〉15:23)。

在保羅的另一封書信中,他解釋了許多基督徒成為素食者的一個特殊原因。市面上販售的大部分肉都是祭偶像之物。保羅說,「關於吃祭過偶像的食物,我們知道『偶像在世上算不得甚麼』;也知道『上帝只有一位,沒有別的』……可是,不是人人都有這知識。有人到現在因拜慣了偶像,仍以為所吃的是祭過偶像的食物;既然他們的良心軟弱,也就穢了」(〈哥林多前書〉8:4,7)。

有些新信徒認為吃這種肉是參與偶像崇拜,但還是跟隨其他基督徒吃了。這是他們所能做的最糟糕的事,因為保羅在〈羅馬書〉第14章說:「若有人疑惑而吃的,就被定罪,因為他吃不是出於信心。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」(第23節)。不管某件事本質上是否錯誤,如果你認為它可能是錯的,但還是做了,你就是在犯罪。

因此,對於那些認為吃肉是可以接受的人,保羅說,「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」(第3節)。但他繼續在同一節經文中說道,「不吃的人也不可評斷吃的人,因為上帝已經接納他了」。然而,保羅告訴那些吃肉的人不要在不吃肉的人面前炫耀(第15-22節)。

那麼,為何保羅要打斷他關於吃肉或不吃肉的論述,而提到對日子的尊重呢?因為兩者涉及的是同樣的原理。一些軟弱的新信徒,認為某些日子比其他日子更適合禁食、進食或不吃某些特定的食物。其他人則認為,每天可以吃的東西都是一樣的。

基督說,當我們禁食時,應該是向上帝禁食,在無必要的情況下不讓他人知道(〈馬太福音〉6:16-18)。但猶太人和非猶太人,都在每週或每月的特定日子實行「半禁食」。法利賽人依照習俗,「一週禁食兩次」(〈路加福音〉18:12)。猶太人則在某些月份禁食(〈撒迦利亞書〉7:4-7)。然而,猶太宗教權威在其中一些問題上存在分歧。外邦人對於何時以及是否禁食某些食物也存在分歧。

安息日在這裏成為一個因素的唯一可能是,有些人認為安息日可以當作禁食日,有些人則不這麼認為。然而,經文中並沒有明說,而如果保羅談論的是安息日,他可能會點名提到它——就像他在〈歌羅西書〉2:16中所做的那樣,在那裡,歸信基督教的外邦人,因為他們如何上帝的安息日和其他節期而受到批評。無論如何,〈羅馬書〉第14章中關於尊重特定日子的爭議,實際上與上帝的安息日或其他聖日無關

不,是否守上帝定為聖的日子根本不存在問題。問題關乎為的傳統——其中有些可以遵循,但不能強加於他人。在上帝的眼中,除了上帝命令我們禁食的贖罪日之外,何時禁食並不重要。對他來說,重要的是我們要以正確的態度來禁食,而且我們不要根據個人的想法來評斷彼此。

有更改日期的權利嗎?

撒旦一點一滴地、漸漸地、悄悄地影響被誤導的天主教神學家,開始引入古老的「可敬的太陽日」,來取代每週的安息日。畢竟,數以百萬計的異教徒一直守那一天——星期日——作為對太陽本身和其他天體的崇拜的一部分。這些受欺騙的神學家認為,改用星期日崇拜,會讓異教徒更容易「歸信」基督教。

但是,當您改變上帝的十誡,然後進一步淡化基督和最初的使徒教會所教導的整套生活方式時,這算什麼樣的「基督教」呢?這還是真正的基督教嗎?我們必須再次聽聽耶穌自己的話:「不是每一個稱呼我『主啊,主啊』的人都能進天國;惟有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」(〈馬太福音〉7:21)。

在撒旦騙人的影響下,新教教會跟隨「羅馬母親」,拒絕上帝真正的安息日。雖然他們摒棄了許多天主教的教導,但星期日崇拜的異教做法並非其中之一。然而,宗教改革時期的許多早期新教學者,更加清楚了解情況。事實上,他們知道《聖經》真正的教導。請注意,宗教改革之父、路德會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馬丁・路德寫道:「事實上,如果卡爾斯塔特(Karlstadt,少數反對守星期日的人之一)要進一步寫關於安息日的文章,星期日就必須讓路,而安息日——也就是星期六——必須守為聖日」(〈反對天上先知的論文〉[Treatise Against the Heavenly Prophets],1525年,引自古斯塔夫・科尼格[Gustav König],《五十幅畫中展現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的一生》[The Life of Martin Luther, the German Reformer, in Fifty Pictures],第147頁,1853年,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)。但路德不會改回正確的日子。他在其《大教義問答》(Large Catechism)中寫道:「為了避免創新所引起的不必要干擾,[崇拜日]應該繼續是星期日」(《新沙夫—赫佐格宗教知識百科全書》[The New Schaff-Herzog Encyclopedia of Religious Knowledge],第11卷,第146頁,1911年)。

這就是天主教會會「欣然提及」其改變了日子的原因,因為這顯示出新教徒並非如他們所聲稱的,依賴《聖經》作為信仰的唯一準則,而是承認了羅馬教會改變上帝律法的「權威」。以下是《天主教鏡報》的解釋:

新教世界在其誕生之初,就發現基督教安息日[星期日]根深蒂固,無法與其存在背道而馳;因此,三百多年來,新教世界不得不默許這項安排,這也意味著教會有權更改安息日。所以,基督教的安息日[星期日],至今仍是天主教會公認的產物……而新教世界卻沒有提出任何抗辯[抗議](1893年9月23日,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)。

難以置信?是的。當然,天主教徒沒有這種更改日期的「權利」。然而,他們就是這樣做了。新教教會也紛紛效法。同時,真正的教會繼續守真正的安息日——就像在使徒時代一樣。再看看那段時期。受敬重的學者戴維斯(W.D. Davies)寫道:

在每個地方,特別是在羅馬帝國的東部,都會有猶太基督徒,他們的外在生活方式與猶太人沒有明顯的不同。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福音與[摩西的宗教]是連續的;對他們來說,耶穌在最後晚餐中與門徒所立的新約……並不表示上帝與以色列人之間的約不再有效。他們仍然守逾越節、五旬節和住棚節;他們也繼續行割禮、守每週的安息日和摩西有關食物的規定。據一些學者稱,他們的勢力一定非常強大,以至於在公元70年耶路撒冷陷落之前,他們一直是基督教運動的主導力量(《宗教科學研究:猶太—基督教・保羅與猶太基督教》[“Paul and Jewish Christianity”, Recherches de Science Religieuse: Judéo-Christianisme],第71-72頁,1972年,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)。

如果在基督死後及聖靈降臨後的四十年間,守安息日的人一直是基督教的「主導力量」,那麼這肯定能告訴我們一些事情。如果耶穌本人、彼得、雅各、保羅和當時大部分的基督教會,都守第七日安息日的話,就是我們所有人都應該守的日子,這不是很明顯嗎?是耶穌基督最初的使徒一直到死都守的日子。這些後來歐洲黑暗時代的神學家,怎麼把基督的名放在他從未守過、從未成聖的日子上。他們怎麼用異教的「太陽日」——星期日——來取代聖安息日。他們怎麼扭曲辨識造物主和敬拜他的人的「記號」。

但在「迷惑普天下」(〈示錄〉12:9)的魔鬼撒旦強大影響之下,他們竟那樣做了。(要了解更多關於從上帝的聖安息日到異教主日的改變,請寫信索取我們的免費小冊子《〈示錄〉中的獸:神話、隱或很快來臨的現實?》)

顯然,要真正遵循《聖經》的教導,您必須守第七日的安息日——從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。但是,如果您願意在直陳真上帝的誡命上妥協,那麼您很可能會跟那些吹噓的大多數人一起守「太陽日」——預言顯示有無數的人因為悖逆真上帝,很快就會遭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磨難(參照〈馬太福音〉24:21-22)。

如何守安息日

我們應該如何守安息日呢?正如我們所看到的,文士和法利賽人試圖以微小的細節來立法,規定所有在安息日可接受或不可接受的事。這樣,他們就使安息日成為一個沉重的負擔——上帝從來沒有打算這樣做(參照〈約翰一書〉5:3)。他賜下安息日,並在他的話語的其他地方,以一些具體細節來凸出說明,但主要是透過闡述廣泛的屬靈原則。

上帝告訴我們什麼?在第四條誡命本身,上帝說:「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」(〈出埃及記〉20:9)。許多人當知道這其實是誡命的一部分時會感到驚訝。上帝訂定一週的前六日當用於我們的事務和工作。我們的造物主希望我們忙碌而有作為,賺取我們每日所需的食物。在〈箴言〉19:15中,他告訴我們:「懶惰使人沉睡,懈怠的人必捱餓」。在一週的前六日逃避責任的人,和在第七日工作的人一樣,都是違反上帝的律法。

這就引出了這條偉大律法的下一條禁令:「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─你的上帝當守的安息日。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、奴僕、婢女、牲畜,以及你城裏寄居的客旅,都不可做任何的工」(〈出埃及記〉20:10)。因此,您不可以在安息日做任何真正的工作,無論是您的職業、個人業務、家務或任何費力的活動。您所控制的環境中的人也不可以。當然,準備一頓便餐或在餐後清潔是沒有錯的,因為我們發現耶穌曾多次在安息日與人共享美食。他從未譴責在安息日款待他人的做法(參照〈路加福音〉14:1-6)。

但是停止勞動並不是上帝唯一的要求。他也給予積極的指導。在摩西敘述的十誡中,第四誡一開始就指示我們「當安息日為聖日」(〈申命記〉5:12)。我們必須著眼於上帝告訴我們如何做到這一點。〈利未記〉第23章列出「你們要宣告為聖會的耶和華[不是猶太人]的節期……」。上帝說「以下是我的節期」(第2節)。首先提到的是每週的安息日:「六日要做工,第七日是完全安息的安息日,要有聖會;你們任何工都不可做。這是在你們一切的住處向耶和華當守的安息日」(第3節)。然後,上帝列出了他的另外七個節期或節日,其中包含七個年度安息日。這些日子也體現了安息日戒命的精神。

上帝的安息日——週度年度——當有「聖會」,因此也是吩咐做敬拜的日子。當我們與其他上帝住在其中的人相交時,其實也是在與上帝相交(參照〈約翰一書〉1:3,7)。〈新約〉指出,我們必須確保自己「不可停止聚會,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,倒要彼此勸勉,既然[我們]知道[千禧年安息日]那日子臨近,就更當如此」(〈希伯來書〉10:25)。我們絕不能放棄在上帝所指定的日子聚集。

最後,為了真正理解上帝對如何使用安息日的意旨,請看他在〈以賽亞書〉第58章所說的話:「你若禁止自己的腳踐踏安息日,不在我的聖日做自己高興的事,稱安息日為『可喜樂的』……不走自己的道路,不求自己的喜悅,也不隨意說話;那麼,你就會以耶和華為樂。耶和華要使你乘駕於地的高處」(第13-14節)。

因此,我們不應該在上帝的聖日做自己喜歡的事。這意味著我們不應該追求我們的嗜好或休閒活動。這並不妨礙我們在安息日做任何愉快的事情,因為我們要在安息日找到喜樂。關鍵在於,無論我們做什麼,上帝都必須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例如,一家人漫步在自然環境中,是與偉大的上帝接觸的絕佳方式,是他創造了我們所看到的美麗創造。

當第七日來臨時,我們必須停止追求「自己的道路」(我們平常所做的事)、尋求「自己的喜悅」(只想找點樂子),以及「隨意說話」(我們每天談論的與上帝無關的事情)。最後的一點往往很難遵守,因為「心裏所充滿的,口裏就說出來」(〈馬太福音〉12:34)。要真正在精神上守安息日,我們必須把心思集中在上帝和他要我們在他的聖時關心的事情上。這樣,正如上帝所應許的,我們就會真正蒙福。

此外,除了在每週上帝的聖日與他的教會一起敬拜之外,我們還應該記住基督的做法:「在安息日做善事是合法的」(〈馬太福音〉12:12)。因此,這一天我們可以給病人、「足不出戶」的人或孤獨的基督徒同伴打電話或寫信,以作鼓勵。我們也可以在安息日去探望病人或其他有需要的人,或在星期五晚上請他們來吃飯(參照〈馬太福音〉25:34-36;〈雅各書〉1:27)。

因此,我們不應將安息日視為「不能」做這做那的日子。反而,我們應該把這特別的一天當作一個時期,讓為我們可以、也應該認真花時間深入研讀和思考分析《聖經》。在這一天,我們可以安靜地坐下來,默想和思考生命中真正重大的問題:我們為何而生?生命的目的是什麼?達成目的的方法是什麼?我們個人在邁向這個目標的過程中做得如何?此外,安息日是向我們的天父進行從容不迫、深思懇切禱告的最佳時機——與我們的造物主「溝通」、敬拜他、親密地認識他。這就是如何上帝的安息日為聖。

在十誡中,第四條關於安息日的誡命一直是真正的「考驗」誡命(參照〈出埃及記〉16:4)。許多人可以接受其他九條誡命——不可敬拜別神、孝敬父母、不可殺人、不可姦淫、不可偷盜、不可說謊等等。但是第四誡是不同的。遵守第四誡意味著您的生活與周遭的社會明顯不同,甚至可能會被視為奇怪或怪異。然而,耶穌說過,「無論甚麼人到我這裏來,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、妻子、兒女、兄弟、姊妹,甚至自己的性命,就不能作我的門徒。凡不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的,也不能作我的門徒」(〈路加福音〉14:26-27)。

您愛「人的讚美」多於愛上帝的讚美嗎?還是您有信心勇氣去遵守上帝的誡命即使您會失去工作、朋友,也許還有一些親戚?

真正的基督徒遵守第四誡

在整本《聖經》中,上帝顯示他真正的追隨者會遵守他的誡命。在〈示錄〉第12章中,上帝描述真正的教會——小群——在歐洲黑暗時代不得不逃離羅馬帝國的束縛(第6節)。然後,他預言這會如何在我們的時代再次發生(第14節)。最後,上帝描述撒旦對教會的憤怒:「於是龍向婦人發怒,去與她其餘的兒女作戰,就是與那些遵守上帝命令、為耶穌作見證的*」(第17節)。﹝*《和合本修訂版》註:「為耶穌作見證的」,原文直譯「有耶穌的見證的」﹞。

在〈示錄〉14:12中,上帝描述了他的聖徒的品格,說:「聖徒的忍耐就在此;他們是守上帝誡命和耶穌的真道」{此段經文引自《新標點和合本》,香港聖經公會。}請注意,聖徒們不僅僅遵守耶穌的某些「新」誡命。他們透過耶穌的真道,來遵守上帝的誡命,不僅相信他,也服從他(參照〈加拉太書〉2:20*)。因為透過聖靈,他們讓基督在他們裡面活出他的生命,並賦予他們力量來戰勝自己、世界和撒旦——因此能遵守上帝屬靈的律法。{*編者註:〈加拉太書〉2:20中,「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」的希臘原文為「是藉著上帝兒子的信心」。}

示錄〉22:14描述了那些將在新耶路撒冷,與天父和基督永遠生活在一起的人:「那些洗淨自己衣服的有福了!*他們可得權柄到生命樹那裏,也能從門進城」。{*編者註:「洗淨自己衣服」這個短語的意思是,要脫離罪惡,按照上帝神聖的律法,過遠離罪惡的生活,因為違反律法就是罪(〈約翰一書〉3:4)。}

耶穌在〈馬太福音〉第24章中著名的橄欖山預言中,描述了真正的基督徒將不得不再次逃命的時刻。這個時刻就在我們前面幾年——因為預言將這時刻放在大災難之前。在大災難中,如果不是上帝超自然的介入,人類都會被滅絕。耶穌警告他真正的僕人,當大災難來臨時,我們應該怎麼做,他說:「你們要祈求,好讓你們逃走的時候,不遇見冬天或安息日」(第20節)。很明顯,耶穌知道他真正的門徒在末後時期仍然會真正的安息日。

在另一個受默示的末後時期預言中,上帝的話語表明,即使在基督在地球上統治的一千年期間,他的忠實僕人也將守安息日為聖日:「我所造的新天新地在我面前長存,你們的後裔和你們的名號也必照樣長存。這是耶和華說的。每逢初一、安息日,凡有血肉之軀的必前來,在我面前下拜;這是耶和華說的」(〈以賽亞書〉66:22-23。)因此,遵守第四條誡命並不是「過時的」。它反而是「未來的潮流」,因為全人類都將學習遵守上帝的誡命,並在即將來臨的千禧年,當上帝的國度在地上建立時,將上帝所定為聖的日子為聖日。

現在——透過耶穌基督在我們裡面活出他的生命——我們願意聽從並順服我們的造物主。屆時我們將獲得令人敬畏的機會,在耶穌基督之下服事,統治世界上的城市和國家。因為我們是真正的先鋒,為未來世界作準備。我們正在得勝——挺身反抗這個受撒旦影響的物質主義社會之主流力量和趨勢。耶穌說過,「那得勝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,我要賜給他權柄制伏列國;他必用鐵杖管轄他們,如同打碎陶器,像我也從我父領受了權柄一樣」(〈示錄〉2:26-28)。

然而,即使現在,在這個肉慾橫流的社會中,您也絕不是完全孤獨的。如果把正統猶太教徒、基督復臨安息日會、基督復臨安息日浸信會,以及許多來自各個上帝教會的人計算在內,那麼守第七日安息日的人就有數百萬。他們發現,而您也會發現,遵守這個「考驗」的誡命是可能的,而且仍然可以在許多方面得到祝福和繁榮。您甚至可能會發現,在我們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,有許多人會佩服您的勇氣和決心,儘管上帝現在可能還沒有「呼召」他們充分得到屬靈的理解。

請記住,有數百萬人真心實意想做正確的事。然而耶穌說:「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,就沒有人能到我這裏來;到我這裏來的,在末日我要使他復活」(〈約翰福音〉6:44)。但是,如果上帝正在呼召,並且正在開的心竅,讓您明白他的全部真理,您就有責任根據這個真理行事,因為正如〈雅各書〉4:17所說,「人若知道該行善而不去行,這就是他的罪了」。

如果您真誠感興趣真正順服上帝,並成為他在這個世代救恩的「初熟果子」之一,您可能希望與基督的「小群」聯繫,即使在這個混亂的世代,他仍保守著這群「小群」。這本小冊子是由一群從事上帝工作的信徒製作的。本教會贊助《未來世界》電視節目,並出版《未來世界》雜誌,行銷許多國家。我們稱為神的仍存在教會(Living Church of God),您可以在本小冊子的末尾,找到我們的區域辦事處地址和電話號碼。我們在全球許多主要城市都有代表,所以如果您想詢問如何正確地守安息日,或在您的地區與其他人聚會的問題,或是您有其他關於真正基督教的問題,請寫信給我們或來電。除非您要求,否則我們不會派人拜訪您。我們的代表只會在電話中與您交談,或以書面方式回答您的問題。我們不會使用任何「高壓」策略,來讓您加入或支持我們,因為我們要確定上帝真的在「呼召」您。

您想有機會守真正的安息日,與其他有相同信仰的人享受溫馨、充滿愛心的團契,並且更全面學習偉大上帝的計畫和目的嗎?您想和其他人一起參加這場聖戰,為耶穌基督重返地球鋪路嗎?我們希望如此,因為這一切對您的靈性成長有極大的幫助。除非您與其他真正信仰耶穌基督的人相聚,並且以耶穌基督的話語而不是人的傳統來滋養您,否則您很容易在靈性上「死亡」。在本小冊子其他地方曾引述〈希伯來書〉的一段經文說:「我們要彼此相顧,激發愛心,勉勵行善;不可停止聚會,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,倒要彼此勸勉,既然知道那日子臨近,就更當如此」(〈希伯來書〉10:24-25)。

就您個人而言,您會運用信心勇氣,來順服賜您生命和氣息的上帝嗎?還是要在撒旦強大的影響下,跟隨這個世界的騙局?現在您知道了,《聖經》中的上帝命令守他的聖安息日。而違背上帝律法的最終懲罰,就是在火湖裡。「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;惟有上帝的恩賜,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,乃是永生」(〈羅馬書〉6:23;參照〈示錄〉21-8)。

就像上帝對古代以色列人說話一樣,現在他也透過他默示的話語對您說話:「我今日呼天喚地向你作見證:我已經將生與死,祝福與詛咒,擺在你面前。所以你要揀選生命,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」(〈申命記〉30:19)。

文本摘自詹姆斯・吉本斯樞機主教(James Cardinal Gibbons)所寫的《我們祖先的信仰》(The Faith of Our Fathers),首次出版於1876年(1904年版,第86頁)。這位著名的美國天主教領袖相當清楚地指出,沒有任何聖經依據,支持將崇拜的日子從星期六改為星期日。

 

《我們祖先的信仰》

第三,信仰的規則,或是通往天堂的合格指南,必須能傳授救贖所必需的所有真理。如今,僅憑聖經並不包含基督徒必須相信的所有真理,也沒有明確規定基督徒必須履行的所有職責。且不提其他例子,難道不是每個基督徒都有義務,將星期日視為聖日,並在那一天不做不必要的勞役工作嗎?遵守這條律法不是我們最突出的神聖職責之一嗎?但您可以從〈創世紀〉到〈示錄〉閱讀《聖經》,您不會發現有任何一行是授權將星期日分別為聖的。經書落實星期六的宗教禮拜,而我們從未將這一天視為聖日。

天主教會正確地教導說,我們的主和其使徒,灌輸了某些重要的宗教職責,而這些職責並沒有被受默示的作者所記載。*例如,大多數基督徒向聖靈祈禱,但《聖經》中卻找不到這種做法。

因此,我們必須得出的結論是,單憑經書不足以成為信仰的充分指南和規則,因為並非每個探究者都隨時可能獲得經書;因為經書本身,甚至在最重要的問題上,也不清晰易懂,而且經書並不包含救贖所必需的所有真理。

*參閱〈約翰福音〉21:25;〈帖撒羅尼迦後書〉2:14。

星期六與星期日——各教會之聲明

耶穌基督這樣評價法利賽人:「『他們把人的規條當作教義教導人;他們拜我也是枉然。』你們是離棄上帝的誡命,拘守人的傳統……你們誠然是廢棄上帝的誡命,為要守自己的傳統」(〈馬可福音〉7:7-9)。然而,請注意其他教會對於他們守星期日而非星期六所承認的:

羅馬天主教

史蒂芬・基南(Stephen Keenan),《教義問答》(A Doctrinal Catechism),第174,352頁,1899年,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:

「[問題:]您有其他方法證明教會有權設立戒律節日嗎?

「[回答:]如果她沒有這樣的權力,她就不可能做所有現代宗教家都同意她做的事;她就不可能以守一週的第一日星期日,來取代守第七日星期六的做法,而這是沒有聖經權限的改變……。

「問:當新教徒在星期六做褻瀆的工作時……他們是否遵循聖經作為唯一的信仰準則……?

「答:恰恰相反,他們的這種做法只有傳統的授權。在褻瀆星期六時,他們違反了上帝的誡命之一,而上帝從未明確廢除這條誡命……『當記念安息日,守為聖日』。」

彼得・蓋曼(Peter Geierman),《歸主者天主教教義問答》(The Convert's Catechism of Catholic Doctrine),第50頁,1946年:

「問:哪一天是安息日?

「答:星期六是安息日。

「問:為何我們守星期日而不守星期六?

「答:我們守星期日而不守星期六,是因為天主教會[在老底嘉大會,約363年]將星期六的莊嚴日改為星期日。」

《天主教新聞》(The Catholic Press),第2頁,1900年8月25日:

「星期日是天主教的製度……只能根據天主教的原則來辯護……從聖經的開頭到結尾,沒有一處經文支持將每週的禮拜,從一週的最後一日轉移到第一日。」

循道衛理公會

爾斯・巴克(Charles Buck),《神學辭典》(A Theological Dictionary),第403頁,1830年:

「『安息日』,在希伯來語中表示休息,是一週的第七日……必須承認的是,〈新約〉中並沒有關於第一日的律法。」

克洛維斯・普爾(Clovis Chappell),《生活十法則》(Ten Rules for Living),第61頁,1938年:

「我們守第一日而非第七日的原因,並非基於任何正面的命令。人們翻遍聖經,也找不到將第七日改為第一日的權威。」

長老會

《基督徒在工作》(Christian at Work),1883年4月19日,由E・J・瓦格納(E.J. Waggoner)在《天主教教父》(Fathers of the Catholic Church)第294頁中引用,1888年,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:

「……有些人試圖將守星期日建立在使徒的命令之上,而使徒們根本沒有就此事下達任何命令……事實是,只要我們訴諸《聖經》的文字記錄,安息日主義者就會佔上風。」

英國聖公會

艾薩克・威廉斯(Isaac Williams)博士編輯,《由〈時代小冊子〉撰稿人撰寫的簡明講道》(Plain Sermons, by Contributors to the Tracts for the Times),第9卷,講道第304篇,第267,269頁,1847年,重點為本小冊子作者所加:

「……聖經中哪裡告訴我們要守第一日?我們被命令守第七日;但沒有任何地方命令我們要守第一日……我們之所以守一週的第一日而不是第七日為聖日,與我們遵守許多其他事情的原因相同,不是因為《聖經》,而是因為教會責成這樣做。

美國聖公會

菲利普・卡林頓(Philip Carrington),《多倫多每日星報》(Toronto Daily Star),1949年10月26日:

「《聖經》的誡命說,第七日你要休息。那就是星期六。《聖經》中沒有任何地方規定禮拜應該在星期日進行。」

浸信會

《今日基督教・考慮安靜星期六的理由》(Consider the Case for Quiet Saturdays, Christianity Today),1976年11月5日:

......聖經經文中沒有任何條文要求我們守星期日而非星期六為聖日。」